第二人称系列是指代称谓系统三个人称系统中的第二个系列。第二人称代词在语言交际中充当谈话的客体这一角色。这种角色是人物的客观存在。只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发生了谈话既是进行了语言交际,受话人便是无可争议的人物客体。第二人称系列的称谓词都带有明显的 “客体” 特征;尤其是 “你”,客体特征十分明显,指代称谓系统中的第二大称谓。无论是语言交际中,还是文学作品中以第二称叙述时,“你” 的使用频度都非常大(《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1949-1989,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年,出现132次数),尤其是在对话中,其使用频度要比 “他” 更大。“你” 的复数形式 “你们” 的使用频度要比“你” 小得多。这种客体特征与前述体特征完全对应。如果没有客体的存在,也就谈不上会有什么客体特征,主体特征也便不复存在了。正因为如此,第二人称系列在指代称谓系统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31 trang |
Chia sẻ: superlens | Lượt xem: 3492 | Lượt tải: 6
Bạn đang xem trước 20 trang tài liệu Nghiên cứu đại từ nhân xưng tiếng Hán hiện đại (có so sánh với đại từ nhân xưng Tiếng Việt), để xem tài liệu hoàn chỉnh bạn click vào nút DOWNLOAD ở trên
第二章
汉语人称代词的特征
(与越南语人称代词对比)
汉语人称代词的系统
现代汉语人称代词系统比较简单,可以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三种。在三类人称代词中,第一人称代词-自称之词,包括一部分反身代词。这一类词在汉语人称代词中种类少。第二人称代词- 对称之词,它的表达方式更为丰富多姿,富于变化。第三人称代词也比较少。
表1: 三类现代汉语人称代词表
类别 数
单数
复数
第一人称代词
我
我们,咱们
第二人称代词
你 / 您
你们
第三人称代词
他 / 她
他们 / 她们
其他
自己 / 自个儿 / 别人 /
人家 / 大家 / 大伙
从表1可见,现代汉语人称代词具有以下特点:
现代汉语人称代词的数量比较少。共16个,其中,最常用的是“我”、“你”、“他”和“人家”。根据黄伯荣的《现代汉语》(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年),现代汉语人称代词只有十六个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和其他不固定的形式诸如 : 我、我们、咱们、你、你们、您、他、他们、她、她们、自己、自个儿、别人、人家、大家、大伙,但是在实际语言交际上,汉语人称代词一般常与其它语言成份构成称谓组合形式,其带有特殊的感情色彩。“你老人家,您老,二位您,诸位您,您老人家 ,他老人家 ,老人家,你先生”,在表中的人称代词中,“我”、“你”、“他”以及其复数形式是在语言交际中较为普遍的。其余相对而言是使用频率较小一些。因此都被列入“其他”一栏之内。
表2 : 三类越南语人称代词表
(根据《现代越南语》[词法学]- 阮文成,科学出版社2001年)
类别 数
单数
复数
第一人称代词
tôi, tao, ta, tớ, mình,
chúng tôi, chúng tao, chúng tớ
第二人称代词
đằng ấy, mày, cậu, mi
chúng bay, chúng mày,
第三人称代词
nó, hắn, y, gã, thị
họ, chúng, chúng nó
从表2 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
可以肯定越南语人称代词的数量比现代汉语人称代词的数量多得多。共22个。
+ 现代汉语里的 “我”相当于越南语的 : tôi, tao, ta, tớ, mình
+ 现代汉语里的 “你” 相当于越南语的 : đằng ấy, mày, cậu, mi
+ 现代汉语里的 “他 / 她” 相当于越南语的 : nó, hắn, y, gã, thị
值得一提的是越南语的人称代词界线不太明显。在许多情况下,人称代词都被其它称谓名词取代。
我们已经对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小说(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1949-1989,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年)统计现代汉语人称代词的出现频率,结果如下:
第一人称代词“我”出现 237次数;“我们”出现61次数;第二人称代词“你”出现132次数;“你们”出现55次数;“您”出现18次数;第三人称代词“他”出现218次数;“他们”出现44次数;“自己”出现32次数;“咱们”出现7次数。上面的统计数字说明现代汉语人称代词的普遍性。本文针对最为普遍的“我”、“你”、“他”三个人称代词进入探索。
2.1.1 现代汉语里“我”、“你”、“他/她”三个代表性的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系列是指代称谓系统三个人称系列中的第一系列。第一人称在语言交际中充当两种角色:(一)谈话的主体;(二)谈话人叙述自身或他身动作及其进行过程中的主体。
第一种角色是人物存在,只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发生了谈话,既是进行了语言交际,说话人便是无可争议的人物主体。第二种角色是说话人在谈话过程中叙述自身或他身行为。第一人称系列中的称谓词全都带有明显的主体特征,尤其“我” 是人际指代称谓系统中的第一大称谓。无论是在语言交际中,还是在文学作品中,以第一人称叙述时,“我” 的使用频率都极大(《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1949-1989,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年,出现237次数),尤其是在对话中,其使用频度要比 “你”和 “他”更大。“我”的复数形式 “我们”的频度要比“我”小得多。
上述特点说明了人的个体意识和个体行为在社会群体活动中的前提作用和基础作用。这种个体意识和个体行为通过语言这一中介表达和表现出来,就构成主体意识和主体行为。正因为这样,第一人称系列在指代称谓系统中占有特殊的位置。
第二人称系列是指代称谓系统三个人称系统中的第二个系列。第二人称代词在语言交际中充当谈话的客体这一角色。这种角色是人物的客观存在。只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发生了谈话既是进行了语言交际,受话人便是无可争议的人物客体。第二人称系列的称谓词都带有明显的 “客体” 特征;尤其是 “你”,客体特征十分明显,指代称谓系统中的第二大称谓。无论是语言交际中,还是文学作品中以第二称叙述时,“你” 的使用频度都非常大(《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1949-1989,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年,出现132次数),尤其是在对话中,其使用频度要比 “他” 更大。“你” 的复数形式 “你们” 的使用频度要比“你” 小得多。这种客体特征与前述体特征完全对应。如果没有客体的存在,也就谈不上会有什么客体特征,主体特征也便不复存在了。正因为如此,第二人称系列在指代称谓系统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三人称系列是指代称谓系统三个人称系统中的第三个系列。第三人称在语言交际中充当在场或不在场的第三者的角色。这种角色是人物的客观存在。只要谈话的内容涉及到除说话人和受话者之外的另一个客体,不论这一客体在长或不在场都是“第三者客体”。
第三人称系列的称谓词都带有一定的客体特征,尤其是“他”(她),客体特征十分明显。不过,第三人称系列的客体特征与第二人称系列的客体特征有所区别;前者是间接的客体特征,而后者则是直接的客体特征。“他”、“她” 可以称作人际指代称谓系统中的第三大称谓。
在语言交际中以及在文学作品中以第三人称叙述时,“他”(她)的使用频度也很大(《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1949-1989,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年,出现218次数)。“他” 和 “她” 的复数形式 “他们”(她们)的使用频度要比 “他” 和 “她” 小得多。一般来说,第三人称的客体特征与第二人称的客体特征和第一人称的主体特征之间的对照关系是一种三角对应和联系的关系。
如果没有第三人称客体,语言交际便缺少了一个重要环节。虽说主体特征和直接客体特征在语言交际中不会消失,但间接客体特征的缺环也便使语言交际受到很大的局限。
表3: 三类人称代词的对照关系表
第一人称主体
第二人称客体 第三人称客体
表 3 显明三种人称代词的重要性,如果没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或者第三人称,交际过程中就没有了。
与越南语的人称代词相比, 现代汉语的人称代词要简单得多。除了我们上面所列举的一些人称代词形式以外,汉语中也还有一些别的人称代词, 如 “自己”、“人家”、“大家” 等等。但越南语却没有像汉语“我、你、他”这样可以广泛使用的中性代词。汉语的自称很简单,对任何人都能自称“我”和对称“你”。越南语人称代词中大部分都带有感情色彩,所以它的用法比较复杂。如最常用的第一人称不分性别单数代词代词“tôi ”,可以用于对朋友、同志和一般非亲属的同辈、小辈的自称,但对长辈、亲属来说,自称时就不用 “ tôi ” 而要用亲属称谓来使用。
2.1.2 现代汉语特殊人称代词“人家”
“人家”是现代汉语的一个特殊的人称代词。它既可以做第一人称又可以做第三人称。现代汉语的“人家”做为第三人称代词时其意义和用法基本上像“别人”一样。如果追其根源,“人家”就象古汉语里的“人”一样。《论语》里写过:“不患人之不己知”(别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在《现代汉语八百词》里,吕叔湘先生已经进一步说明“人家”有泛指和专指两层意义。这两种情况的区别在于前者是跟“自己”相对;而后者所指一定要根据上文来确定。我们发现,汉语口语里,“人家”可以省略“家”只用“人”。这种省略形式根古代汉语的“人”一样。
如果深入探索“人家”的功能,我们可以分成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人家”具有指代功能,用做名词性成分的定语构成同位性偏正结构。比如:
(3)人家高级官员不愿意跟乡下人打交道。
此例子的“人家”和“高级官员”是偏正关系的,其中“人家”是给“高级官员”做定语。
(4)人家那儿来回方便,一出门就有公共汽车呢?
此例子里,“人家”又给“那儿”做定语,构成一个偏正结构。
第二、“人家”用作区别,也是有“别人”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句中除了“人家”往往还会出现“我”或“你”。“我”和“你”用来区分于“人家”。比如:
(5)人家一听就懂,我就是反复地听还是不明白录音里说的是什么意思。
(6)人家在忙不过来,你却闲着哩。
上面两个例子中,前者“人家”是指“别人”,可是后者却是有两可,或者是“我”或者是“别人”。
第三、“人家”用作替代。
当“人家”用作替代时,句中应该前边已经提到了某人或某事,后面再用“人家”来替代,根据前一分句就可以判断出“人家”所指的对象。比如:
(7)来向你道歉的人都是懂事的人了,该给人家一点面子吧!
此例子里的“人家”是有替代作用的,具有的是“人家”回指“向你道歉的人”。
除了以上的情况以外,有时上、下文不一定要有“先行词”。句中也没有什么前一分句或后一分句。而只是一个单句存在。比如:
(8)人家独生儿女多幸福!
此例子里“人家”也可以指“别人”,可是也可能是指具体的某一个人。比如说,小王是独生儿,生活上要什么有什么。今天他来看你,看模样就像一位公子。他转身告辞时,你就跟你妈说这一句。那么,“人家”的所指就一目了然了。
第四、“人家”在汉语言交际的各不同的特殊的情况下,可以是指“他/他们”,也可以是指“我”,也可以是指“别人”。其功能是多样的。比如:
(9)人家几天不吃东西了,还不快去安慰一下!
此例子里的“人家”可以是指“他/她”或“我”也可以是指“别人”。还要根据其上、下文才能确定。
汉语的“人家”与越南语的“người ta”相比,两者的意义和用法基本上是一样的。越语的 “người ta” 也可以是第一人称代词,也可以是第三人称代词,也可以泛指别人。所以越南学生学习汉语,对“人家”一词是较为容易掌握的。
从汉语普通话以及各方言的人称代词的系统格局上看,我们可以说汉语的人称代词在表达谦敬功能方面是有缺位的。因此,在汉语的其他称谓形式中必定应该存在人称代词所不能代替的谦敬系统。这也就是汉语称谓系统多层次性和多层互补的原因。称谓和直接称谓以及社交性称谓都可以弥补人称代词在表达谦敬方面的不足。
2.2现代汉语人称代词的组合
现代汉语人称代词有单独使用的,也有与其他称谓形式组合使用的。现代人称代词本身丰富得多。因此,我们把带有人称代词的称谓形式组合单独拿出来讨论。包含人称代词的组合有以下几种:
第一类是 “人称代词 + 尊称 ”(同位关系),如:你老 ,人家 ,您老 ,您老人家 ,他老人家 ,老人家,你先生 ,等等。这一
类大都是对受话者或者第三者的尊敬称谓。例如:
(10)他们老人家在一起干活三十多年了。
(11)你们老人家今年有七十了吧?
(12)咱怎么敢跟人家比呢?他人家是火车头,咱得像人家看齐(《汉语讲话》中国科学院,1995年)
第二类是 “人称代词 + 姓名(同位关系)”,如:我王老五 ,你张大伟 ,你张经理 等 。这种组合不是称呼性而是指代性的。例如:
(13)“我告诉你张经理,我一定完成我的任务。”
(14)“ 你韩常新,我绝对不放过你。” (《新社会》- 中国电影)
第三类 是 “人称代词+数量词 ”,如:您二位 ,您几位 ,您各位 ,您诸位 ,等。在现代汉语中 “您” 是 “你” 的变体表示尊敬,没有“您们”的复数形式。例如:
(15)她说,谢谢您诸位啦。
(16)您几位楼上请 !(张斌《现代汉语实词》,华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
(17)您各位初到此地,可都适应?(张黎《商务口语教程》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年)
第四类是 “人称代词 + 的 + 其他称谓形式(领属关系)”,如:我的大经理,我的大小姐,我的大作家,我的大诗人。例如:
(18)我的大经理! 该吃饭了,还这么废寝忘食阿。
第五类是 “人称代词 + 修饰词语 + 其他称谓形式”,如:你一位高明医生 ,你堂堂大主任 ,您堂堂男子汉 ,我堂堂一位君子 等。这种组合方式除了自称以外,对被称呼的人来说常常带有一点讽刺的意味。例如:
(19)“你堂堂一个大主任,还做不了这件事吗?
(20)“你堂堂男子汉还要跟一个女子讨较吗?”
《汉语讲话》中国科学院,1995年
第六类是 “人称代词 + 其他称谓形式 + 家家的 ”,如:你小孩子家家的 ,你老娘们家家的, 等。例如:
(21)她小娃娃家家的不懂事,你听她吗?
第七类是“人称代词 + 指示代词 +其他称谓形式”如:我这个老太婆 ,我这个女孩,你那个没长眼睛的 ,你这个老头子…。在这些组合里,“我、你”是人称代词,“我、你”后面的成分是指示代词“这个、那个”最后的成份是其他称谓形式。这种组合当做称谓时意味着说话人要把自己或听话者的位置降低或者表示说话人不和的态度。例如:
(22)我这个妈妈放在眼里,想上哪儿就上哪儿!
(邓福,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年)
第八类是 “其他称谓形式 + 人称代词 ”如:老爷您 ,张经您 ,老师您 ,大夫您 ,大人您 ,伯父您 ,小朋友你 ,兰兰你 。
“你”、“您”等现代汉语人称代词 在其他称谓形式后面。其他称谓形式常常表示尊敬或亲密,这种称谓使听话者感到亲近,顺耳。例如:
(23)老师您再讲一遍行不行?
(《基础汉语课本》华语教学出版社,北京1997年)
其中第二类组合式包括人称代词“我”、“你”、“他”与姓名结合。 “我”+ 姓名用来自称
“你”+ 姓名用来表示对称
“他”+ 姓名用来表示他称
这些组合形式用来称谓都有特殊的语用功能。其语用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情况:
① “你”+ 姓名或者“他”+ 姓名表示说话人的不满或讽刺意味。例如:
(24)当张大伟的妻子发现自己的丈夫有外遇,她对丈夫十分不满,就指着丈夫的脸说: 你张大伟真不要脸了!(《温柔陷阱》中国电影)
② “我”+ 姓名表示说话人因对自己的特长、地位或者某种能力感到非常自信。说话人选用这种组合式来自称会显示出自高自大的态度。例如:
(25)张文华刚当上了经理,洋洋自得地跟自己的工人们说 :从今天起就有我张文华作为你们的尊贵领导了。
③ 有时 “我”+ 姓名表示说话人的自尊。这种表达也较为委婉的。在某种特定的语境制约下,说话人因受到委屈或者不公正的对待,就采取这种格式来肯定自己的地位,强调说话人应得到公正的对待。例如:
(26)当被白花蛇怀疑他抢了人家的生意,破风筝就要直截了当地说出了自人的为人观点:
- 白花蛇 : 您是对不起人!以前您说我不讲义气,爱抢生意,现在,您倒抢上生意了!- 破风筝 : 老二,你是不是有点毛病呀?我抢生意?我破风筝一辈子不作那种下贱事!(老舍《方珍珠》)
在上述例子里,“我破风筝”说明说话人要想证明自己是正派人,从不作过见不得人的事。在两者的对话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你”和“您”是表示不平等的交际关系。白花蛇用“您”称呼破风筝是要强调破风筝在白花蛇眼里从来都是他值得尊敬的人。
综上所述,现代汉语人称代词与其他成份的组合力是比较灵活多样的。人称代词在言语活动中的用法,除了语法书上讲的常规用法之外,还有大量的非常规用法(灵活性用法)。灵活性用法就是指没有按照语法书中使用,不仅不是错误使用而且还是人称代词在交际中的灵活性使用。灵活性用法的人称代词所标示的意义仍能让人正确理解,但表现力更强。这跟越语人称代词完全不一样。这种现象使汉、越语两种语言的称谓方式更丰富、多样化,体现着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的各色各样的感情色彩。
2.3 现代汉语人称代词单数与复数的互用
在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的交际目的,人们有时候临时地有条件地改变词语的结构、意义和用法,这就是常说的词语的超常用法。其实词语的这种超常用法归根到底是一种修辞用法,达到某种特定的表达效果。
现代汉语三类人称代词在实际使用中常有不合其基本用法的情况,这就是人称代词单数与复数的互用 ,也可以叫作人称代词的活用。人称代词的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变数用法:
变数用法是指在保持人称一致的条件下,是用单数的人称代词 活用为复数的人称代词或复数的人称代词活用为单数的人称代词。
“我” 本身是人称代词单数,但是有时实际用作复数,指称说话人所在的一方如: “我外交部”,“我后方基地” 等。这一用法多见于比较正规的场合,而且多出现在有对立双方存在的情况下。
“我们” 是一个人称代词,从语法意义上来讲,通常指的是第一人称复数形式。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它又存在着许多变异用法,常常超越第一人称复数这一语法范畴,具有特定的修辞意义,它常常带有感情色彩,能表现出说话者的语气,使听话者觉得说话者平易近人,容易接受说话人的意见、观点。例如:
(27)我们谈谈词义这个标准,很多人都认为不能单凭词义作标准。(黄伯荣《关于划分此类问题的考察》北京语言学院1989年)
(28)我们认为不足以把实词分开的语法特点没提到 ….(黄伯荣《关于划分此类问题的考察》北京语言学院1989年)
显而易见,以上例子中的 “我们”其实就是说话者自己 — “我” 但是,如果把“我们”换成“我”或“笔者”,语气就显得比较生硬,使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心理距离拉长。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碰到这种情况。例如,平时我们(尤其是向长辈或上级)谈自己的看法或想法时,常常用 “我们的看法”或“我们的想法”,而较少用 “我的看法” 或 “我的想法”。 再如,在某些先进事迹报告会上,许多先进人物通常会做类似这样的个人发言:“几年来,我们在工作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都离不开各级领导对我们的关心和培养…..” 这里的 “我们” 其实就是说话者自己“我”,但如换成 “我” 就会有一种不够谦虚甚至唯我独尊的感觉。在这里 “我们” 这个人称代词代替 “我” 的时候,就多出了一种谦虚平易的感情色彩。“我们” 这里是第一人称代词单数的礼貌委婉说法,是一种谦称,不再是第一人称代词复数形式了。
第二、三人称代词的变数用法不多,“你们” 偶有活用为“你” 的,如在批评某人时,为了避免过分刺激对方而故意将 “你” 说成 “你们” 。
第二:变称用法 :
变称用法是指将一类人称代词活用为另一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代词 “我们”(包括“咱们”和“咱”)作第二人称复数代词“你们” 用。这种用法表示说话者对听话者的亲近感,会使听话者站在 “我们” 的立场上,从听话者的角度以亲切的口吻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这样,就使语气变得委婉亲切,易于打动对方,让对方接受自己的忠告或建议,取得预期的目的。例如:
(29) 领导:我相信,我们每个青年同志都发挥自己的能力。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选 1949-1989,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30)王老师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别忘了我们是学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31)校长说:“同学们,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忘记我们的班主任为组织指导我们参赛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刘志宁《演讲与口才》,1999年第11期)
在例 (30)(31) 中,用“我们”来指代所面对的青年同志和学生,就给人以亲切和蔼的感觉。“我们”一词包含感情色彩,能让青年同志和学生清楚地感到领导和老师的语重心长,关爱之情。如果把“我们”都改成 “你们”,就不能达不到表达效果。例 (31) 是某学校广播体操比赛结束后,一位校长在闭幕式上做的总结,表扬了班主任对组织指导本班同学比赛功不可没。这里 “我们”一词的使用,使人们能够感觉到领导的关切与平易,无形中加强语言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自然也就更能博得师生的好感。因此,这里的 “我们”是第二人称代词复数的亲切形式,不再是第一人称代词复数形式了。
第二人称代词 “你” 有时实际指称的第一人称 “我” 或“我们”。例如:
(32)-又自己问着自己说: “……婶娘是怎样待你 ? 你这么没天理 !”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许道明,朱文华,新编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9年)
* 泛指也可以“你”单独使用,实际指称任何一个人。例如:
(33)不管任何人,要想有成就,你要得先好好学习。
(刘志宁《演讲与口才》,1999年第11期)
(34)这人我真拿他没办法,不管你怎么问,他就是不开口。
(35)我们实在很难和他相处,你对他客气,他说太虚伪;你真心帮助他,他却说是别有用心。(《光明日报》1993年)
在例 (34)(35)“你”来换指“我”。这两个例子属于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的互相换指。
第三人称 “他” 有时可与亲属称谓组合用作第二人称,这种用法只出现在口语中的当面称谓,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夫妻之间对称,例如:
(36)妻子:他爹,你回来了?
(37)丈夫:他妈,我今天不在家吃了。
另一种是用于非亲属间,说话人多为女性,能给人一种既尊敬、亲近的感觉,例如:
(38)邻居:他大哥,你生病了?
(39)路人:他大叔 ,去车站怎么走?
与他连用构成非固定词组,一般用于长于己的称谓,虽然有时说话人的年龄十几长与对方。但也有不和“长于己”要求的例外。
(40)- 当你坐上早晨第一辆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着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在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往孩子口里塞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一起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许道明,朱文华,新编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9年)
以上例中的 “你” 用作第三人称,表示泛指,相当于“人们”,指听话人和说话人以外的第三人。这种把第二人称当作第三人称的用法,往往是一种假设, 虚拟地把第三人当成听话人,显得更加亲近,更加抒情,更富有诗意;是由人称变换后的代词,在相同或相近的句式中反复出现,而形成的一种排比式的修辞用法。
第三:泛指和虚指的用法。
凡单数人称的基本用法都是有定的,即在语境中用它来指称哪个人时刻确定的。但如果在语境中无法明确是哪一个,这就是泛指用法。
泛指用法的常见形式是两个或三个表单数的人称指示语平行出现在句中,指称一群人中的不定个体。例如:
(41)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议论纷纷。
(42)今天你迟到,明天他也迟到,这任务怎么完成?
例(41)(42)中“你” 和 “我” 和 “他” 相呼应,有 “大家都……” 的意思。
泛指用法不能明确所指的是哪个人,但毕竟是实在的。如人称代词在句中没有多少实际指称意义,就属于虚指用法。例如:
(43)任何你是刀山火海,我也要骂你。
人称代词在语言活动中的这些非常规用法,不仅现代汉语有,越语也有。它是人类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应引起语言研究者的注意。这些非常规用法,有意义的不按人称代词的原有意义使用。我们认为,这种特殊的现象,是人称代词的修辞性用法。
汉语人称代词的谦敬问题在汉语社会中是个大的问题,由于中国传统的宗法社会将 “天下一家”,尊卑有别和长幼有序,尊老也是这个礼仪的传统美德。在尊老的文化中以“老”字为尊称就是突出的一列。直到今天中国人除了使用常用的人称代词“你、你们、我、我们、咱们、他、他们、她(她们)、自己、人家”等等以外还有使用 “您老、你老、他老、他老人家、您老人家….”。
现代汉语人称代词活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既有与其他语言相一致的共性,又有区别于其他语言的自身特点。认真考察它的实际使用情况、总结其中的使用规律,一方面有助于使用特定语言的人们更好地使用和理解汉语人称代词的活用,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从总体上把握汉语人称代词在所有自然语言中的共有特点。
现代汉语人称代词在语言活动中的这些灵活用法,不仅现代汉语中有,外国语也有。它是人类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应引起语言研究者的注意。这些灵活用法,都是写说话者根据特定的情境为了取得特殊的表达效果,有意识地不按人称代词的原有意义使用。以上几种人称代词灵活性用法的分析。我们得知,在不同的语境下,有的人称代词失去了它原有的语法意义使用。
虽然人称代词只是一个普通的称谓语,但它却是交际与交流的起点,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映着说话人与听话人的思想感情、文化修养。在日常的人际交往活动中,人称代词的灵活性就显得礼貌得体、谦逊有度,不仅可以缩短人们之间的距离,而且还能增加语言表达的亲和力,增强句子的表达效果,更好沟通思想,传情达意,从而实现双方互动交流。
2.4 现代汉语人称代词的语法功能
人称代词指示语主要包括通常所说的人称代词。人称代词又叫三身代词,即三类人称。在现代汉语中,第一人称代词以“我”为代表,所指称的是语言使用者自身。第二人称代词以 “你” 为代表,所指称的是第一人称代词所面对的语言接受者,可用“您”表示尊称。第三人称代词以“他”为代表,用来指称第一人称代词和第二人称代词之外的某人。在书面语中指女性时写作“她”,但在口语中男性和女性没有区别。三类人称代词的基本使用方法在不少方面是一致的:
三者都没有主格和宾格的区分:
汉语和越语的人称代词在句子中作主格还是做宾语,它们有人
称、数的变化,但是它们完全没有变体的形式。形式列表如下:
表4:人称代词在句子中作主语或宾语
数
单
数
复
数
人称
主格
宾格
主格
宾格
第一人
称
我,自己
我,自己
我们,咱们
我们,咱们
第二人
称
你,您
你,您
你们
你们
第三人
称
他,她
他,她
他们,她们
他们,她们
表4显明三类人称代词(包括单数和复数)在句中作主格或者宾语,都使用同一个词语。例如:
(44)“我支持你,但你要支持我”Tôi ủng hộ anh nhưng anh cũng phải ủng hộ tôi.(吕雷,生命,商务印书馆,北京1995)
例子中的“我”和“你”在句中分别同时充当主格和宾语,但是都无词形变化,这个特点完全象越南语一样。
三者后面一般都可以加“的”表示领属关系。在人称代词后加“的”,其功用相当于物主代词。例如:
(45)我的书被人借走了”
(46)这些是他们的行李。
(47)这些东西是你们的,我们的还在路上。
(《基础汉语课本》华语教学出版社,北京1997年)
例(45)(46)中“我的”、“他们的”功用相当于形容词性物主代词,作定语。例(46) (47) 中“你们的”、“我们的”,功用相当于名词性物主代词,分别充当主语和谓语。
当用如名词性物主代词时,“的”不能省略;但当用如形容词性物主代词,这“的”情况比较复杂。有时必不可省略。
例如:“我们的愿望”;有时活用或省略的,如: “他们(的)学校”; 有时又必须将“的”省去,如:“你这里”、“他们那儿”等。
三者一般都可与所指称对象的名词连用。这一点也就显示出汉语人称代词的组合力表现(详见 2.2)。在此,加以说明。人称代词与所指称对象的名词连用后形成复指,起强调的作用,这一点与越南语也是相似的。比如越南语里有“họ, những người tri thức”; “tôi, cái lão già tri thức này…”等说法。例如:
(48) 我张老三就是不听呀。
(李云龙《小井胡同》《剧本》1981年第五期)
(49) 你王老五就是点子多。 (《中西人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年)
(50) 我们当兵的吃苦是常事。 (《新编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9年)
(51) 他们知识分子。
(《中国风俗概观》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四)三者都可通过添加后缀“们”表示复数。人称代词加“们”用来指称与同一人称单数在内的若干人:我们,你们,他们,她们。这一点是 与越南语不同。越南语人称代词的复数形式表达没有汉语的单数。有时用“chúng”有时用“các”复杂多了。
“我们”在现代汉语中有排除式和包括式两种基本用法。用作排除式时,仅指称说话人一方,与“你”或“你们”对立。例如:
(52)我们明天去爬山,你(们)去不去?
用作包括式时,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与“他”或“他们”对立,可以用“咱们”代替“我们”。例如:
(53)他们三人到现在还没来,我们别等了。
(54)我们全班一起去。 (初级汉语课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年)
现代汉语人称代词的使用方法跟越南语人称代词的用法差不多。它们在句子里可以充当主语、宾语或定语。汉语和越语的人称代词在句子中作主格还是做宾语,它们有人称、数的变化,但是它们完全没有变体的形式。
在现代汉语里,“我”和“你”这两个人称代词还可以充当中心词,带上定语,用来强调说话人或者听话人在某段时间的特殊情况或者受某个客观条件、某个主观意识的制约。例如:
(55)二十年前还没有懂得什么是爱情的我对女孩子们总是很冷淡的。
在此例子里,“我”带这么长的定语说明“我”过去和现在是不一样的。这个例子一般可以用其他的表达形式来代替。例如:
(56)我二十年前还没有懂得什么是爱情,对女孩子们总是很冷淡的。
相比之下,后者在现代汉语表达是常见的,这是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可是前者是带有强调作用,也是一种罕见、特殊的表达方式。再如:
(57)在我心目中的你总是很可爱的。
此例子里,“在我心目中”给“你”作定语,表示说话人对听话人的一种主观看法,很可能是与他人的看法不同。
这种用法在越南语的人称代词是没有的。可以说,这种特殊用法带有修辞作用。我们并不是随时都用上这种说法。
2.5 影响汉语人称代词用法的几个因素
在交际活动中,开始说话时,说话者和听话者都在思维中找出对受话者最合适的人称代词,免得误解,闹出笑话。人称代词是一种交际性很强的词语,因而同语境的关系非常密切,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助于揭示文化程度、职业、性别、年龄、交际场合等各种社会因素同语言变异之间的关系。在现代汉语的选择人称代词受年龄、社会地位、性别、交际目的、感情状态等因素的影响。
2.5.1 年龄
中国人的民族心理深受“长幼有别”的礼教观念。至今,尊老爱幼仍然是中国人接待人物的一种积极表现。上述所说,人称代词反映人与人在社会中的关系。对中国人来说,在社会交际活动中,首先应该注意的因素就是年龄,对不同年龄的人就要选择不同的人称代词。由于汉民族根深蒂固的宗法观念,时至今日,人们依然习惯按照年龄来选择适当的人称代词指称对方,这体现了一种重视尊卑的意识。年龄的差别也等于生活经验不同。
首先中国人对别人说话或听话时,汉语的自称称谓很简单,对任何人他们都常自称“我”、“我们”和对称“你”、“你们”或“您”表示尊敬。
在中国,从古至今传承着尊老爱幼的传统。古代的《礼记》里有一篇《曲礼》,是讲礼节、礼貌的文章,开宗明义第一句就是“毋不敬”,可见礼貌的核心是“敬”,不尊重别人就谈不到礼貌,对年长的人就更加要有礼貌。
如遇见长者要问候时,可以说“您好,您这么早来锻炼啊!”这里是对长者的敬称,可以对任何一位长者说,是“您”最常见的用法。
还有很多种变化的用法,比如可以说“您老今天精神真好啊”,也可以说“您老人家身体挺硬朗的”,这时“您”跟“您老”、“您老人家”是一个意思,都表示对老人家的尊敬。如果把“您”换成“你”就不行了,这样人家会认为你很没有礼貌。
用于称呼比自己年龄大,职位高,辈分大的人都要用“您”称呼,如果是群体还可以说“您们”,不过这个词不常用。
虽然在汉语中用于区分年龄的人称代词比较单一,但是如果没有用对,会被别人认为没有礼貌,会在交际中产生很大的障碍,被人误解甚至闹笑话。比如,如果对自己年龄相当比较亲密的朋友称呼“您”,一方面别人会觉得很奇怪,没有亲近感,另一方面别人会认为你自认为比别人年轻,如果对方是女孩子会很不高兴。
不过也很不常见的现象,如在中国的一些地区辈分很分明,有些年龄比自己小很多的却是长辈,这时就算对方是只有3、4岁的小孩子也应该用“您”,因为对方是长辈。
越南与中国一样,也是个长幼之别意识挺强的国家,但是越南用于区别年龄的人称代词数量比汉语的多得多,因为越南语里常用亲属称谓来自称(第一人称)、对称(第二人称)、他称(第三人称),所以它的用法比较复杂。对方是男性,年龄比自己大得多,跟他打招呼就要用“ông, bác, chú”,比自己大一点或跟自己差不多的,可以说“anh”,在庄重的场合也能说“ông”。跟女人打招呼,要看她的年龄来称呼 “bà”(年龄比较大的)或 “cô, chị, em”(年龄比较小的)。 “bà, cô, chị, em” 有很大的区别,如果这个女人的年龄不是很大,也不是在很庄重的场合,你对她叫一声 “bà”,她就会不满意,因为女人很喜欢别人赞扬自己年轻, 你叫她“bà”,意思说她已经老了。
其实男人和女人都同样重视别人对自己的称谓,如果称谓不符合,就会使他们感到不开心。要是你有事情要他们帮忙,恐怕你会碰钉子了,所以汉、越语人称代词与年龄有着密切的关系。
2.5.2 交际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社会尊卑、年龄差别以及亲疏关系已经成为人际关系不可忽视的问题。再说,人类社会就像一个巨大的舞台一样,包括各种各样极为复杂的人际关系。在某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又要扮演各不同的角色。就是说,说话者和听话者的交际角色确定于交际关系。比如说,甲与乙本来是高中同班同学,大学毕业后,甲继续读研究生后来成为大学教授。乙参军十年后才读大学。甲与乙的同学关系如今变成了师生关系。课堂上,他们肯定是师生,可是课后可能又复原成为老同学间的关系。在两种不同的交际关系中,乙必须选择不同的人称代词来称呼甲。具体的是,课堂上乙要选“您”或“老师,您”或“姓 + 老师 + 您”称呼甲,反而课后又可以称为“你”或“老 + 姓 + 你”。
可见,汉语里人称代词的选用深受双方关系的影响。因此,我们开始会话时,说话者和听话者再三思考选择适当的人称代词来称呼对方以便达到交际的目的,让对方感到近亲免得误解甚至闹出笑话,影响到交际的效果。
在交际中,选择称谓方式受主观和客观的一些因素的影响。在这里我们只谈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的关系。
第一是亲密关系:说话者和听话者是属于亲密关系,在交际中,他们之间已经互相了解。但是不可随便称谓而且也要根据交际的规则。
* 相当亲密关系: 对这种称谓,大部分说话者和听话者都用亲密、近亲词来称谓,汉语“我”“你”越语 “Mình, tớ, cậu, tao, mày, đằng ấy, ” 等。例如:
(58)现在我上图书馆。你去不去?
(《基础汉语课本》华语教学出版社,北京1997年)
* 不相当亲密关系:
相当亲密关系相反,在这种不相当的亲密关系出现带有规式的称谓,表示说话者和听话者的不同的社会地位。比如:领导与职员,经理与职员,校长与教师,老师与学生 。
在这种情况下,地位低的人要自称“我”,而又选用“您”来称对方。地位高的就要自称“我”,并选用“你”来称对方。
(59)老师:你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可以直接问我。
(60)学生: 老师,这个问题您可以再讲一编吗?
(邓福《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年)
(61)经理,我已经完成昨天您交给我的报告了。
(吕雷《生命》商务印书馆,北京1995年)
第二是陌生关系:在社会中,关系变化引起到会话中使用人称代词也变化。在陌生人面前或初次见面的时候,说话者和听话者双方都要恰当地选择人称代词,让会话情景委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常常使用比较尊敬的称谓方式,如:您,对老年人还可以用“您老,您老人家”复数形式一般是“您二位;您三位;您诸位;诸位先生,您”或者用“亲属称谓 + 您”。
可见,在语言交际中,最能表明角色关系的也许就是人称代词系统了。人称代词表示了说话者和听话者或第三者之间的某种关系;反过来,说话者和听话者或第三者的特定关系,也制约着称谓者对人称代词的选择。可以说,人称代词标志着人们的交际角色。
2.5.3 交际目的
每种语言中的词汇都有其语用功能。汉语和越南语也不例外。在社会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最佳交际目的,人们要考虑选择最恰当的人称代词。
人称代词在交际目的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根据具体的交际场合、交际关系和交际目的,我们可以选择正确的人称代词来称谓。人们在社会中都担当不同的角色,社会因素对每个角色有一定的期约。人称代词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身份、地位、年龄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在交际中要了解人称代词的含意,再开口称呼人。
交际目的不同引起使用人称代词也不同。在请求别人帮助自己,我们常常采用表示尊敬的人称代词来称呼对方。自卑而尊人的礼貌原则会使听话者产生了对说话者的好感,从而乐意合作。在汉语里,一般多用“您”而少用“你”或者选用带有“您”的称谓组合。例如:
(62)小姐,请 您 给我一点食盐!
Cô làm ơn đưa cho tôi xin chút muối.
(63)大夫,请 您帮我孩子看病!
Thưa bác sĩ, nhờ bác sĩ khám cho cháu nhà tôi.
上面例子中的 “您”都表示尊敬,让听话者感到开心,觉得说话者有礼貌的。
在这种情况下,交际双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甲方对乙方有所求,以方对甲方有所施。在交际中,甲方总是想方设法讨得一方的欢欣、高兴,这样就需要或者表现出对对方的尊敬,或者抬高对方而相应地贬低自己,以满足甚至超出对方的心理预设。在选择人称代词时,对对方要选择尊称和敬称,而对自己则多用谦语。我们设计下面的场景:姑娘来到修车厂,说 : “师傅,我的汽车有问题,您可以帮我吗?”在这种特定的场合下,她有求于人,想别人帮助她,“您”这一称谓就表现了对别人的尊重,因此,她会顺利得到师傅的帮助。
我们说的交际目的,是在运用人称代词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正常的言语交际现象。在社会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正确及恰当地使用人称代词能较为容易地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进一步交往,容易达到交际的目的。
2.5.4说话人心理及感情状态
交际活动中的心理及感情状态对人称代词的选择一定的影响。在言语交际中,说话者对听话者的心理及感情状态变化也会影响到称谓的转换。对方的愤怒、激动、痛苦、惊讶、悲哀、失望、生气等的心理状态都影响到人称代词的选择。
人类的语言交际离不开人称代词。由于人际关系总带有一定的情感因素,人称代词与情感往往紧密相连。作为表达心理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人称代词总是体现出自身的丰富文化内涵。一方面,心理情感状态及其变化随时随地可以从人称代词中得到反映;另一方面,人称代词的使用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情感的性质和程度。
称谓不仅能够表达出人的一般的感情,而且能够表达出某种包含特殊内容的感情。例如儿女称呼父亲“爸爸,您”、“亲爱的爸爸,您”带有明显的亲近色彩;而当面称“您老”、“您老人家”带有明显的尊敬色彩。显然,带有尊敬色彩的称谓都是礼貌 称谓。
人称代词是一个敏感性较强的语汇系统,时代的变迁和价值观念的更替都会引起人称代词的语用及其功能的变化。人们选用各种不同的汉语人称代词时具有社会意义的差异,随着说话人的社会属性及说话时的语境而变化的。在社会交际活动中,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的年龄、交际场合、交际关系和交际目的等因素都影响到人称代词的选用法。
现代汉语和越南语的人称代词用法各不相同。从越南语里难以找到恰恰与汉语意思相同的人称代词,这一点造成了越南学生学习汉语和中国学生学习越南语的难点。为了能够正确地使用汉语人称代词,同时恰当地进行汉越人称代词互译,学习者不但要培养目的语和母语的语言知识,而且还要深入了解两国民族的文化和交际心理。
* 小结 :
现代汉语人称代词虽然是封闭的小类,但是其功能主要是用于称谓。为了满足丰富多样的交际关系和感情色彩的需要,人称代词的使用具有敏感性。它经常配合其它成份构成各不同的称谓格式去表示种种不同的交际角色,表示各色各样的感情色彩。这一点说明,出于汉语人称代词使用的普遍性、单纯性,在实际的汉语言交际过程中难以充分表达各种微妙的感情色彩。为了满足各不同的交际场合的需要,其组合能力特别强。
现代汉语人称代词也像越南语人称代词一样,其单数与复数的互用现象是常见的。这一点出于交际的礼貌原则。自卑而尊人,淡化自己个人的作用求得和谐的交际气氛会使人们的交际顺利进行,达到最佳的效果。
汉语的人称代词在交际过程中出现的频率较大。可是越南语的人称代词使用范围相对较小,在很多情况下,都由亲属称谓来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