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题理由
词法就是关于词的构成及其用法的规则,包括词的形态变化、功能类别等内容。没有对词的语法特点的深入了解,要想充分阐述句子的构造原则是不可能的。
汉语的词汇系统向来都处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状态之中。近年来出现了不少词缀化现象,并由此派生出大批新词语。这意味着“类词缀”的大量涌现对汉语新词语的产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类词缀在汉语的发展历程中功不可没的。
长期以来,在中国,现代汉语词缀、类词缀研究一直处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局面。人们对词缀、类词缀的性质特点的认识及判定词缀、类词缀的标准乃至所确立的词缀范围也往往存在很大分歧。面对这种状况,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词缀概念,同时对现在新出现的类词缀进行全面的、科学的研究。
对越南学习者而言,汉语及越南语的附加构词法一直作为一种不太重要的构词方式而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在越南,关于词缀的研究至今仍然较为陌生,研究成果也相当薄弱。越南师生在教与学过程中也不大注意到词的构造原则,尤其是类词缀的特点及其使用范围与规律。
汉语类词缀与越南语类词缀的对比至今因其复杂性而很多构词法、构形法对比的论述中研究结果或有名无实或内涵外延相去太远。而汉越类词缀的对比如果处理好将会为越南汉语教学作出很大的贡献。
在学习与研究汉语过程中,本人对汉语类词缀特别感兴趣。因此决定选《现代汉语类词缀》作为硕士论文研究课题。希望通过认真考虑编写有关现代汉语类词缀的论文,我能更好地掌握类词缀的特点、构词方法及使用范围,进而将其与越南语词缀对比,初步找出适当的翻译方法及教学建议。
2。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进一步认识汉语的构词性质,尤其是词缀在汉语中的特殊性。在现代汉语里词根加词缀的构词方式是丰富汉语词汇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汉语词汇不断丰富的源泉。因此有关类词缀的探讨有助于研究汉语词汇的发展和构词法的变化。
理清当今语言学界对汉语词缀问题的一些模糊认识,正确地把握词缀、类词缀的语义及其构词特点。
本文以类词缀的缀义和源义为基础,考察类词缀与词根搭配的规律。
本论文还将汉语类词缀与越南语类词缀进行对比,初步找出适当的翻译方法及教学建议。希望能够得到有价值的结果,为越南汉语教学提供方便。
3。研究范围
本论文研究范围包括:
现代汉语词缀、类词缀的基础理论。
现代汉语类词缀的产生、特点及发展趋势。为了能够集中精力对现代汉语的类词缀进行更深入细致的考察,本文以2007年版的《汉语新词语词典》为主要工作底本,从中分别找出54个语素结尾的表人表物名词、动词,由它们构成的词共计672个词,并对这些语料进行了穷尽性的筛选,选取有代表性的单音节类词缀,共计34个进行探讨。
汉语类词缀的运用问题,包括与越南语词缀对比、翻译方法及其教学建议。
121 trang |
Chia sẻ: superlens | Lượt xem: 3358 | Lượt tải: 6
Bạn đang xem trước 20 trang tài liệu Yếu tố tương tự phụ tố trong tiếng Hán hiện đại, để xem tài liệu hoàn chỉnh bạn click vào nút DOWNLOAD ở trên
前言
1。选题理由
词法就是关于词的构成及其用法的规则,包括词的形态变化、功能类别等内容。没有对词的语法特点的深入了解,要想充分阐述句子的构造原则是不可能的。
汉语的词汇系统向来都处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状态之中。近年来出现了不少词缀化现象,并由此派生出大批新词语。这意味着“类词缀”的大量涌现对汉语新词语的产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类词缀在汉语的发展历程中功不可没的。
长期以来,在中国,现代汉语词缀、类词缀研究一直处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局面。人们对词缀、类词缀的性质特点的认识及判定词缀、类词缀的标准乃至所确立的词缀范围也往往存在很大分歧。面对这种状况,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词缀概念,同时对现在新出现的类词缀进行全面的、科学的研究。
对越南学习者而言,汉语及越南语的附加构词法一直作为一种不太重要的构词方式而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在越南,关于词缀的研究至今仍然较为陌生,研究成果也相当薄弱。越南师生在教与学过程中也不大注意到词的构造原则,尤其是类词缀的特点及其使用范围与规律。
汉语类词缀与越南语类词缀的对比至今因其复杂性而很多构词法、构形法对比的论述中研究结果或有名无实或内涵外延相去太远。而汉越类词缀的对比如果处理好将会为越南汉语教学作出很大的贡献。
在学习与研究汉语过程中,本人对汉语类词缀特别感兴趣。因此决定选《现代汉语类词缀》作为硕士论文研究课题。希望通过认真考虑编写有关现代汉语类词缀的论文,我能更好地掌握类词缀的特点、构词方法及使用范围,进而将其与越南语词缀对比,初步找出适当的翻译方法及教学建议。
2。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进一步认识汉语的构词性质,尤其是词缀在汉语中的特殊性。在现代汉语里词根加词缀的构词方式是丰富汉语词汇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汉语词汇不断丰富的源泉。因此有关类词缀的探讨有助于研究汉语词汇的发展和构词法的变化。
理清当今语言学界对汉语词缀问题的一些模糊认识,正确地把握词缀、类词缀的语义及其构词特点。
本文以类词缀的缀义和源义为基础,考察类词缀与词根搭配的规律。
本论文还将汉语类词缀与越南语类词缀进行对比,初步找出适当的翻译方法及教学建议。希望能够得到有价值的结果,为越南汉语教学提供方便。
3。研究范围
本论文研究范围包括:
现代汉语词缀、类词缀的基础理论。
现代汉语类词缀的产生、特点及发展趋势。为了能够集中精力对现代汉语的类词缀进行更深入细致的考察,本文以2007年版的《汉语新词语词典》为主要工作底本,从中分别找出54个语素结尾的表人表物名词、动词,由它们构成的词共计672个词,并对这些语料进行了穷尽性的筛选,选取有代表性的单音节类词缀,共计34个进行探讨。
汉语类词缀的运用问题,包括与越南语词缀对比、翻译方法及其教学建议。
4.研究任务
本论文首先对词缀概说作初步的总结、阐明各个语法专家对词缀,尤其是对词缀界定的分歧、对类词缀的不同认识。
对类词缀进行考察,从而找出类词缀的特点及用法。
将汉语里的类词缀与越南语的类词缀进行对比,找出其共同点和不同点,对越南学生进行有关这方面的调查,从而初步找出类词缀的翻译方法及教学建议。
希望研究结果为学汉语的人提供方便。
5。研究方法
在研究现代汉语类词缀过程中,我们采用了统计法、例证法、分析法、归纳法、对比法分析说明词缀、类词缀的特点及其用法:
统计法:在最新版、最可靠的语料来源中(大部分是当代小说及报刊文章)考察大量的实例,统计出被公认的类词缀数量。同时对有关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找出越南学生的偏误数量、种类。
例证法:通过有关词缀、类词缀的大量实例分析(大部分来自小说、报刊文章和会议文件),总结出其性质和使用规律。
分析法:在参考语法书及有关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分析法探索类词缀的构词方式。
归纳法:在分析说明词缀、类词缀的特点之后归纳成有关类词缀的若干用法及构词原则。
对比法:为了突出汉语词缀的特点,我们采用对比法从共识的角度将现代汉语类词缀与越南语词缀的异同进行描写分析。
6。论文结构
本论文除了前言、结语,参考文献及附录外分为以下三章 :
第一张:现代汉语词缀概说
第二章:现代汉语类词缀考察
第三张:现代汉语类词缀的运用
第一章 现代汉语词缀概说
1.1.现代汉语词的构造方式及词缀的定义
1.1.1. 汉语词的构造方式
汉语跟其他语言一样,其词都是由语素构成的。一个词可以由一个词素构成的,也可以由两个或更多的词素构成的。
汉语的词从构词上可以分成两类:单纯词和合成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单纯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合成词。单纯词与合成词有自己的小类。词的构成简表如下:
[表一] 现代汉语词的构造方式
单 单音词 :水、书、黄
纯 双声:蜘蛛
词 多音词 联绵词 叠音:哆嗦
其他:垃圾
音译词:沙发
词 叠音词:猩猩
并列式:朋友
偏正式:黑板
复合式 主谓式:心疼
述宾式:失望
合 补充式:提高
成 重叠式 :爸爸
词 词缀+词根:老师
附加式 桌子(多音)
词根+词缀
花儿(单音)
根据以上简表,词缀是构成附加式合成词的语素。如: “老师”、“桌子”的 “老”、“子”就是我们所提及的词缀。
1.1.2. 汉语词缀的定义
各家也为词缀下了不少定义。直到现在也还没有一致的定义。《辞海》里说:“派生词由词根和词缀合成。”《简明语言词典》进一步说明“派生词是形态构词法的主要方式。以词根为核心,再加上不同的词缀,可以形成许多不同的词。这些词都是由词根派生出来,所以叫派生法。由派生法产生出来的词叫派生词。”这样的定义主要针对西方语言而言,对汉语这样一个音节性语言来说只是一个启发性、纵观性的定义。
朱德熙先生指出:“词缀都是定位语素,有前置的,有后置的,前置的词缀叫做前缀(prefix),后置的词缀叫做后缀(suffix)。”可见,朱先生只是从定位的角度来给词缀下定义,忽略了词缀的语义,表现不出词缀的性质,因此本轮不使用这个定义。
竺家宁在《汉语词汇学》写道:“词缀是一个附加成分。这个附加成分通常没有明显的意义,它只有某种文法功能,或者次要的意义,有时只是个词性标志而已。”竺家宁的定义值得我们思考。他不仅注意词缀的语法功能,而且也指出了词缀的语义特征。但没有说出其在构词上与词根的关系。
陈光磊在《汉语词法论》认为:“词缀是没有实在意义的构词成分,是附着在词根上才能起作用,或用于构词或用于构形,可以称为虚素。”
黄伯荣在《现代汉语》里写道:“词中表示基本意义的语素叫词根,也就是说,词根是词的词汇意义的主要承担者。加在词根上边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叫词缀。”如“老虎”里的“老”。
我们认为陈光磊和黄伯荣先生的定义比较合理、比较全面。据此,词缀是带有附加意义,加在词根上边的语素。传统的词缀在意义上已经完全虚化,有些语素还在虚化过程,这一语素本论文叫做类词缀。
1.2.现代汉语词缀的来源
马庆株先生在《现代汉语词缀的性质、范围和分类》中提出了自源词缀和他源词缀。他认为来自别的民族语言的词缀叫他源词缀,来自汉民族古代语言的词缀是自源词缀。他说“汉语词缀显然主要是自源性的固有语素。……汉语的抗渗透力很强。汉语既可以用派生词也可以用复合词来翻译欧洲语言的派生词。换言之,欧洲语言里的词缀在汉语中对应形式不仅有词根语素,也有词缀。含有这些词根和词缀的词有的是国产的,有的是日本利用汉语语素造出来又传入中国并使用开来的。”无论从哪种情况语素材料总还是汉民族的,因此,汉语词缀主要是自源性的。可见,马先生已经认识到了汉语词语经历过了从古到今的过程。而且也看出了汉语与其他语言接触的不可否认的现象,词缀就是较为明显的一个表现。
1.2.1.来自汉族古代语言
现代汉语词缀的形成大多数都来自古代语言,而且都经历了一个实词虚化的过程。可以说,词缀是具有实在意义的词或词根虚化的结果。
虚化是汉语词汇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汉语的虚词的形成大部分经过了这样一个过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分析虚词的过程中往往能发现它们大都与实词中的某些类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原因所在。
大部分纯词缀是由实词语素通过意义的弱化、虚化、转化而来。作为词缀,它们已经基本上丧失了实词素意义。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词缀的虚化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在整个词缀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从未间断过。如郭作飞在《汉语词缀历时演化略论》中对词缀“老”形成的历史进行考察、分析。“老”在上古汉语中表示的是实在意义“年老、年长”。但后来“老”字作为形容词,经常与名词搭配,构成名词词组。久而久之,在词组凝固成词的过程中,名词前面的修饰成分“老”发生虚化,由一个词变成一个语素,因此产生了词缀“老”。我们将其考察结果归纳为下表:
[表二] “老”的缀化过程
上古 六朝 近代汉语至现代汉语
作为词头,用于人名、动物名、亲属名、一般事物名、数字以及形容词前。
作为形容词,有实在意义
开始虚化
为词头
年老、年长 “年长”意味 “年长”义基本上
尚未完全虚化 完全虚化
现代汉语中的“老”在发展过程中继续发生变化并出现了一些新的用法,比如放在表职业、行业、行当名词前的“老班、老记”;放在地域名词前的如“老欧、老美、老广”等。
再如,“子”古代汉语里表示的是“孩子”到现代汉语里已完全虚化为词缀了。李琦在谈词缀“子”的用法时认为从古到今,“子”的用法渐次丰富,“子”以四种形态存在过:
[表三] “子”的虚化过程
古代汉语 词“子” 词根“子” 类词缀“子” 词缀“子”
泛指人
对人尊称
指称后代
初生动物
人称之后
小而圆的团状物
动物的卵
小称
植物种子
现代汉语 词“子” 词根“子” 类词缀“子” 词缀“子”
此外,还有一部分词缀是文言词的沿用。这类词在文言语料中已具备了一定的类化意义,其词汇意义都表示某一类事物的范畴,而且这种类化意义与他们作为文言词时所具有的意义基本相同。如:者、家、然等都与其作为文言词的意义有关。
五四运动以后有一部分词缀出现在现代白话文及口语中,与实语素在意义上毫无关系,不是因意义虚化或弱化而成。作为词缀,它们只是向实语素借音,表示词的语法意义和某些附加意义。如:热乎乎、懒洋洋、糊里糊涂等。
1.2.2. 受其他语言影响产生
汉语的词缀大部分是自源性的,但是在国际文化接触的过程当中,语言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词汇的开放性决定了其兼容性。五四运动以后,由于西洋语言的影响,现代汉语有了一些新兴的名词词尾,有的跟英语词尾大致相同,如“性”,日本人把英语的“possibility”翻译为“可能性”,于是汉语的“性”就被容纳了。
有人认为像“性、化”等这类语素仍然是来自汉语语素材料,所以是自源性的。但是我们认为“性、化”是由于翻译外国语新产生的词尾。因为汉字是特殊的文字所以不能采用英语的拼音文字,所以无法直接引进,只好采用汉语文字形式,其缀义还是非常明显,并且自产生起,就显示了越来越强的构词能力,到现在产生出了一系列的词,如:优化、绿化、中国化、网络化等。
有一些受西方语言翻译过程的影响产生的词缀在科技用语与专业术语的构词中显示了强大的构词能力。如:反、超、次、半等。
自七十年代从国外引进了“软件”后,在科技、文化、新闻等专门用语中派生出了许多由“软”构成的新词。如“软科学、软武器、软文化、软饮料等”。“软”显然失去了实体意义,而表达一个类化意义。
近几年在港、台地区还出现了“族”这一语素。“族”本来是来源日语,到汉语里就有很强的构词能力,产生出:追星族、打工族、单身族、电脑族等。
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接触,其中西方国家对东方国家的影响是最明显的,因此汉语里出现了很多来源于印欧语的新词缀。但是,这些词缀到汉语里就成为汉族人的,甚至汉语化了,跟原来的用法并不一定相同。虽然如此,汉语的词缀大部分还是实词虚化而来的。这说明了对汉族人来说,利用自己民族语言里的要素还是居于首位、必不可少的构词手段。
1.3.现代汉语词缀的界定
1.3.1. 有关词缀的术语分析
直到现在,汉语学术界对汉语词缀的确定研究宽泛不一,甚至对这一成分的名称都持着不同看法,主要有以下六个系列:
词缀或语缀包括前缀、后缀和中缀,这是目前大多数学者采用的术语,如吕叔湘、郭良夫等人。这一术语比较完整,有系统性,能代表这一成分的作用,因此本论文决定使用这一术语。
“词头、词尾、词嵌”。任学良先生在《汉语构词法》中采用了这样的术语,但是没有提出三者的总称,因此这个提法不够完整,而且“词尾”一般用来表示构形成分,各术语中的共同语素是上一级语法单位中的名称“词”,并不能准确地表现出词缀与其下位各称的关系。所以我们不用这一术语。
“附加成分”,包括前加成分、后加成分及中加成分。这一术语的内涵超过了词缀的内涵,因此也不是人们经常使用的。
“接辞”,包括接头辞、接尾辞及插入辞。我们很容易看出“插入辞”跟“接头(尾)辞”不相配,同时也不够简明清晰。
“接头字、接尾字”。
“记号”包括前附号、后附号。
按照以上的分析最后两个术语都是不完整,不太科学,不宜使用。在对汉语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知道,“词缀”这一术语的发展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经过时间的优胜劣汰而留下的,就是生命力强,更准确,更科学,更适用。
1.3.2. 词缀的界定标准
王力先生指出“记号”这个术语的特点:(1)黏附性;(2)定位性;(3)意义虚化;(4)排除了系词、连词和介词,隐含的意思是不成词的成分;(5)记号的作用是表示词、词组的性质。
郭良夫先生说:“从结构上来考虑,前缀在前,后缀在后,位置固定,不能移动,所有的例子无不如此。既名‘缀’,那么只能黏着的包含词缀的词不是复合词,而是派生词。词缀义已经失去了词根的意义,仅仅是附加成分,当然不成词的。”郭良夫先生已经已经指出词缀的定位性以及词缀在意义
上的变化。
郭作飞在“汉语词缀历时演化略论”中认为传统意义上的词缀有能标志词性、结构紧密等两个突出的特点。朱德熙在《语法讲义》中认为词缀是表示抽象语法意义的定位语素。郭先生和朱先生提出了词缀标志词性的作用及其语义抽象化。这对我们进行词缀界定有很大的帮助。
黄伯荣在《现代汉语》中对词缀的描述是:“加在词根上面,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就是词缀”。黄伯荣这样描述已经综述了以往各位学者对词缀的基本界定手段,即语义特征和构词位置两方面。
历来对词缀的认识之所以存在很多分歧,原因恐怕就在于各个语法专家或从意义上入手,或从形式入手。我们都知道,要对某种语法现象进行分析,必须从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考察,得出的结论才是较为合理、较为正确的。同时。由于语言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而变化的,因此,对某种语言现象的认定不能仅仅局限于其静止状态,还必须从历史的角度动态把握其形成的原因、发展的一般过程以及流变特点等等,我们才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因此,我们从意义和形式上分析了确定词缀的标准;指出各家对词缀的定义。
1.3.2.1. 位置固定
词缀必须是定位的虚语素,它只能放在其它语素之前或之后,如“老~”、“第~”、“~子”、“~头”等。表示实在意义的语素在构词时,其位置灵活多变,既可以出现在其它语素之前,也可以出现在其它语素之后。如“书”,可以说:书架、中、书法、书房、书籍,也可以说:中文书、秘书、楷书等。有时汉语的同音同形语素就是以定位性原则来判定词缀与非词缀的。如“法学、医学、社会学”等中的“学”可以说是词缀,但是“学校、学问、初学”中的“学”则是实义语素。
但是我们要注意,位置固定对词缀来说是一个典型的特征,而对词根来说,位置固定的在数量上只是少数,所以,定位是词根的非典型特征。因为有的词根在组词时位置也是固定的,所以不能说定位语素一定是词缀。
1.3.2.2. 意义虚化或变化
意义虚化到现在各家讨论纷纷。大部分语言学家都认为意义虚化就是实词由表核心功能转变为表辅助性功能,词义也随之变得抽象空泛,从而导致实词的语法化,由词汇单位变成语法单位,进一步虚化,形成了词缀。
我们认为观察词义是否虚化不应脱离具体的词汇环境,词义是否虚化不是与词的本义或基本义比较,而是看它们在词汇环境中具有有效的词汇意义,共同表现成词具有的内容。在意义标准上,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即要区分意义虚化和意义变化。我们认为意义虚化指构词时不含成分意义,不能分析成词的语义结构,而意义变化至少包含以下几种情况:
在新词中产生新义,如“专家、作家”的“家”。
运用比喻义,如“星”本来指星星,这里指受人追捧具有艺术才能的人,如“歌星、舞星、笑星”等。如“坛”本来指种植的小圃,这里指具有特殊的领域,如“歌坛、羽坛”等。
运用借代义,如“手”,以人体的一部分借指具有特殊才能的人,如“国手、歌手”等。
词义范围扩大,如“热”本指温度高,现在也可指众人都关注的事物或从事的活动,如“出国热、汉语热”等
假借义,如“吧”译自英语“BAR”(意为场所),用汉字“吧”表示(“吧”本是叹词,表感叹),则场所就是“吧”的假借义,如“酒吧、陶吧”。类似的还有“巴”(译自英语BUS)、秀(译自英语SHOW)、“的”(译自英语 TAXI)等。
因此,一个语素可以算作类词缀就应该具备或者是词义虚化或者是词义变化,如“孩子家”、“女人家”的“家”意义已完全虚化,可叫做纯词缀,“专家、作家”的“家”意义发生变化,所以可叫做类词缀。
汉字是表意文字,词缀的表义功能就更突出。因此,单凭语义的虚化程度很难界定汉语词缀。但无论如何,作为词缀的意义不该是语素的本义或基本义。于秒提出“脱离本义”我们认为可以接受。于秒认为,“脱离本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无词汇意义;二、背离了本义而属于非基本义,即引伸义。背离了本义仍然可以有实在的意义。无词汇意义就是纯词缀,背离本义的就是类词缀,如:“法学、数学、医学、心理学”的“学” 虽然有实在意义,但是却背离了基本义,所以这里“学”就是词缀,而“学校、学问、学年”的“学”仍然保持着本义,不是词缀。
1.3.2.3. 具有能产性
能产性是指词缀与词根的强大的组合能力,一个词缀可以衍生大量的新词,就是数量上有一定的可观性。除了某些重叠后缀不具备能产作用外,汉语里几乎看不到只依附于一个词根上的词缀。能产性是汉语词缀的一个特点。如“桌子”、“椅子”、“瞎子”的“子”也可以用于“胖子”、“屋子”等。
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从能产性来划分词缀与词根的界限。因为一个词缀应该跟多少个词根组合成词才算具有能产性呢?况且有些词根也具有强大的组合能力。所以,我们必须先加一个限制,就是一个语素首先一定要满足定位性这一特点。在这个前提下,在考察词缀与定位词根在能产性上是否具有可区分性。
1.3.2.4. 有一定的语法、语义、语体功能
语法功能:表示词性,如表示名词词性的有“老”、“子”等。许多学者认为,词缀具有标志词性的作用。如,词缀“化”是动词的标志,词缀“性”是名词或区别词的标志,“头”是名词的标志。但是,有不少词根语素也有标志词性的作用。如:杨树、柳树、松树中的“树”标志名词。因此,既然词缀有标志词性和不标志词性的两类,那么是否表示词性也就应该作为判定是否词缀的标准。是否标志词性并不是判定词缀的必要条件。
语义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表示抽象的意义;同时也能表达较为具体的,相对下位的类化意义,如:“家、员、手、师”在表示对人的称呼这一上位概念的同时,又能有所区别地将各类称呼进行细分,分别表示较为具体的下位意义。如后缀“员”构成的词,是对人的职务或某团体,某组织成员的称呼,如:演员、海员、售货员等。
形成不同的地方风格。这是由于各地方言词缀有所不同。如北京口语常有儿话音词,而其他方言则常用“子”。
形成时代风格。词缀的易变性使词的使用也表现出一定的时代特点,使用近年来刚刚形成的词缀或类后缀,如“热”、“坛”等则形成当代风格,使用已不太使用的词缀,则表现过去的风格。
表现一定的感情色彩,如表示喜爱和亲昵的有“儿”。还有“乎乎”有加强词根意义和感情色彩的作用,如“圆乎乎”、“热乎乎”等。
语体功能:有的词缀只能用于书面语,如“乎”;有的则只能用于口语,如“儿”。重叠词缀和其他双音节和三音节使状态形容词更为生动,主要出现在文学作品当中。
1.3.2.5. 语音的弱化性
由于词缀原来的主要词汇意义的消失,它的读音自然受到一定的影响。汉语中绝大多数词缀已不能构成重读音节了,其读音或多或少地弱化了。汉语词缀读音弱化的一般规律是:后缀多读轻音,前缀读中音,双音节叠音后缀读阴平调,多音节后缀第一个音节读轻音,后边音节读阴平。尽管音节的弱化性不是汉语词缀的主要的、基本的特征,但它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识别的确认汉语典型后缀时,语音特征可以成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条件,有时还可以帮助我们区别同形同音的词缀和实义语素。
但是,要注意在汉语中,有些重叠是构词,如“爸爸”,“脑袋”中的后一语素“爸”“袋”在语音上都是有所弱化的,但它们不是词缀。对词缀内部来说,纯词缀确定在读音上有说弱化。但很多类词缀,如“性”、“化”等,在读音上并未弱化。因此,从数量上看,语音弱化充其量只是个参考标准,我们认为,这并不能把词缀与词根划分开来。
汉语词缀的性质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的。因此,在确定词缀的时候,要加以综合分析研究。同时,还可以运用其他的一些辅助手段。
汉语是一个严密而开放的系统。严密性是说它自成体系,根据词缀的性质,我们可以识别汉语词缀并确定其范围。
开放性是说汉语词缀不仅构词活跃,而且随时都可以有新的词缀产生。如“秀”作为后缀,源于英语的“show”是“展览,表演”的意思,港台地区把“make-show”(表演)意、音合译为“作秀”,将“talk-show”译为“脱口秀”,很快以“秀”与其他语素构成的新词便流行起来传入中国大陆。“跳舞秀”、“脱衣秀”、“单人秀”等已屡见不鲜了。从这个意义上讲,汉语词缀决不是封闭的。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有一个经过论证的标准,符合这一标准的词缀有多少就是多少,而不应该先验地确定一个数量,然后人为地无缘无故地把一些符合词缀条件的排除在词缀之外,或者人为地凑数” 马庆株《汉语语义语法范畴问题》,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
1.3.3. 词缀与词根的区别
汉语里多数词缀是词根虚化的产物。由于虚化程度不同,因而存在着词根和词缀的划界问题,但是关于这个问题目前在语言学界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本论文举出一些词根语素跟词缀语素,然后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表四] 词根与词缀的区别
分析角度
词根
(花、书、水)
词缀
(老、子、头)
结构
位置灵活
位置固定
句法功能
一般可以独立成词
不能独立成词
语法功能
不能显示整个词的语法功能
能显示词性
意义
表示具体的词汇意义
表示抽象、概括的词汇意义或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
1.4. 现代汉语词缀的种类
1.4.1. 根据词缀在构词时的位置划分
根据词缀在构词时的位置,可以把词缀分为前缀、后缀和中缀:
+前缀: 加在词头上的词缀,如:阿、初、老
+后缀:加在词末尾的词缀,如:子、儿、头
+中缀:插在词中间的词缀,如:里(糊里糊涂)、不(酸不溜溜)
1.4.2. 根据词缀的音节数量划分
根据词缀音节数量的多少可以把词缀分为单音节词缀、双音节词缀和多音节词缀。
+ 单音节词缀只含有一个音节,如:头、子、者、家等。单音节词缀在汉语词缀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以这类词缀构成的派生词双音节居多;
+ 双音节词缀是含有两个音节的词缀,如:紧巴巴、热烘烘、甜丝丝等,这类词缀大多数是形容词重叠音后缀。
+ 多音节词缀指由两个以上的音节构成的词缀。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双音节词缀和多音节词缀应区别于几个词缀连用的构词现象,如“孩子家、老头子”;二是词缀“儿”在构词时不能自成音节,而是与其前面的成分构成一个音节,这是汉语词缀的特殊现象。
1.4.3. 按照词缀的构词能力划分
能产型词缀构词能力特别强,有着极其旺盛的生命力,根据需要随时随地都可以衍生出新词来,这类词缀也可以称为活性词缀。如“标准化、知识化”中的“化”。
非能产型词缀已失去了孳生能力,除了已造成的单词外,几乎不再用以构造什么新词了,如:坦然,荡然,木然中的“然”、“嘴巴、哑巴、干巴”中的“巴”,这类词缀多数可以看出古汉语或方言的痕迹。
1.4.5. 按照词缀的来源划分
按照词缀的来源来划分词缀可以分为自源词缀和他源词缀 :
自源词缀是本民族语言中固有的词缀。汉语的词缀绝大多数都是自源的。
他源词缀是指来自别的民族语言的词缀。汉语里这类词缀并不多见,即使将日本利用汉语语素造出来的所谓日源词缀或由港台等地翻译西方语言并在内地广泛使用的词缀以及利用汉语词缀直接对译少数民族语言而获得的词缀都统计在内,其数量也十分有限。如:主观主义、浪漫主义中的“主义”是日源汉字词缀; “面的、轿的、货的、马的”等中的“的”源于港台的“的士”(taxi),粤语叫“搭的”,普通话叫“打的”等。
1.4.6. 按照标志词性的功能划分
按照标志词性的功能划分,汉语词缀可分为名词性词缀、动词性词缀和形容词性词缀等。
名词性词缀,如:老鼠、老大中的“老”,歌坛、体坛”中的“坛”等。
动词性词缀,如:见告、见教、见谅中的“见”。
形容词性词缀,如:可爱、可怜、可气中的“可”。
汉语词缀存在跨类现象,即某一词缀可以同时成为两类或更多类的词缀。如“儿”缀,既可以使构成名词的词缀(吃喝儿、明儿),也可以使构成动词的词缀(玩儿、火儿),还可以构成副词的词缀(一块儿)、代词的词缀(这儿)、量词的词缀(份儿)。
1.4.7. 按照词缀的深层次分类
构词词缀和构形词缀。这是对词缀的深层次分类。
构词词缀是指在构词上起作用,或者有它无它是不同的词,或者有它是词无它不是词的一种词缀。汉语里大部分典型词缀和所有的类词缀都属这类词缀。不过,汉语的构词词缀不但对词根的理念意义有所增补,而且也能标志出该词的语法功能。如:头子、椅子、鼻子中的“子”与非独立性词根结合后,并没有改变词类的作用,但改变了词义或带有附加意义。再如“刷子、胖子、矮子”中的“子”与非名词性独立词根结合后,既改变了词义,也改变了词类。
构形词缀是指不起构词作用,只表示语法意义,体现同一个词的不同语法化的一类词缀。汉语里这类词缀数量很少,而且多数兼有构词和构形双重作用。如“们”、悠悠、滋滋等。汉语没有丰富的形态变化,词与词或者词素与词素等之间的关系也不是主要靠词性变化来体现的。但是,汉语构形词缀的出现说明汉语里某些黏着和曲折成分的存在。
汉语词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词缀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词缀的分类难免有交叉现象,即一个词缀可以兼备几类词缀的特点。如“学”从演化程度上看,它是类词缀;从标示词性功能上看,它是名词性词缀;从音节上看,它是单音节词缀;从构词作用看,它是构词词缀;从构词位置上看,它是后缀;从构词能力上看,它是能产型词缀;从来源上看,它是自源词缀。
1.5.词缀是新词产生的途径之一
近几十年来,社会开放使各种语言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也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产生了大量的新词语。在新词产生过程中,词缀的发展变化尤其不能忽视,已成为其重要的现象之一。
1.5.1. 旧词缀的新用
旧词缀是指传统中的纯词缀和类词缀。其中有的词缀原来构词能力较弱,现在构词能力强,造出不少新词,扩大其使用范围,如:以前用“老”构成的词有“老师”、“老张”等,到新时期还有“老国”、“老私”、“老外”等。现代汉语中词缀“老”主要用来指人。
指从事某种职业或具有某种职位的人:老记、老板等
“老” 指某个地方的人:老外、老广、老美等
指患有某种疾病的人:老癌、老肝等
指有过某种特殊经历的人,如:老插(当过插队青年的人)、
老左(指受左的思想影响较深的人)
用“老”构成的词句有诙谐、戏谈的色彩,因此不能用于特别庄重、正是的场合。它们在日常运用中有很强的表现力,为群众所喜爱,因而常常成为非政策性新闻报道或非严肃性文艺作品的使用材料。这一点可以说使它们具有较强的生命力。“老”不断新用,既与社会发展有关,也与语言自身有关。当然,这类词语临时性较强,规范性不足,语义不够明确,有滥用现象,有的尚未真正进入现代汉语词汇系统。
1.5.2. 类词缀的产生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化、科学的进步,每日每时都涌现不少新事物、新情况和新技术,为了反映这些层出不穷的新事物,反映日新月异的科技新成果,反映纷繁复杂的新情况,随着社会交际的需要,会产生出许许多多的新词新语。
造词比较灵活,词汇具有开放性是现代汉语的特点之一。这就为新词新语产生提供条件。新词新语正是利用现代汉语中现成的语素和现成的构词法随时产生新词语。其中,用语素复合成词是汉语构词的主要手段,而派生法,即用词缀的方式构成新词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们从《新词语词典》中统计出了以大量用词缀,尤其是后缀、类后缀构成的词语。如:上班族、电脑盲、汉语热、暴发户等。这说明有相当一部分新词是通过派生法产生的。除了一些旧词缀的新用现象以外,还有些词根语素在构词过程中成为能产语素而逐渐虚化、转化带有部分词缀性质的黏着语素,我们称之为“新兴类词缀”。新兴类词缀的产生在现代汉语新词数量的增加是相辅相承、互为因果的。新词的大量出现,一些词根语素由与构词使用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失去部分实体意义,位置相对固定,从而虚化成新兴的类词缀;而新兴类词缀形成后又不断构成新词,使其意义进一步虚化,向词缀靠绕。
1.6.现代汉语类词缀
1.6.1. 类词缀的定义
类词缀(类语缀)这一术语,是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里提出的,指介于词根和地道的词缀之间的语素。吕先生认为:“汉语地道的语缀不多,前缀有阿、第、初、老、小等,后缀有子、儿、头、巴、者、们、然等。中缀只有得、不(看不出、看得出)。有不少语素差不多可以算是前缀和后缀,然而还是差点儿,只可以称为类前缀和类后缀。”“说它们作为前缀和后缀差点儿,还得加个‘类’字,是因为它们在语义上还是没有完全虚化,有时候以词根的面貌出现。
我们认为类词缀是类乎词缀的语素,比纯词缀的虚化程度差一些,是一种半实、半虚,正在转变而尚未最后完成虚化,但基本上已经脱离了本意,结合面相当宽的语素。这表现在其意义已经发生一定的变化(如产生新义、使用比喻义、借代义或词义扩大等。严格说它不是词缀,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还保留着自己的词汇意义)。但从功能上讲,它能构成同类意义的系列词,这又与词缀相同。类词缀的丰富是现代汉语的一大特点。类词缀是相对定位与相对不成词的语素,如:“汉语热” 里的“热”、“工业化”里的“化”等。
1.6.2. 现代汉语类词缀产生的原因
新兴类词缀在现代社会发展得很快,而且有其深刻的原因。我们可以从社会发展、人们对语言的心理需求、语言本身的要求等方面着手进行分析,从文化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更深入地研究新兴类词缀。张彬从语言发生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机构两个角度探讨了词缀化倾向的动因。可以说,新兴类词缀的出现关系到社会、文化接触、社会心理和语言内部机制发展等三个方面的因素。
1.6.2.1. 社会变革和文化接触原因分析
我们都知道语言不是天外之物,它的形成、起源、应用、生成、搭配、组合,都牢牢地扎根于人类社会之中,社会不仅对实际运用中的语言表现出强大制约力,而且对语言结构的存在面貌也必然产生巨大的影响。每一个时期不同的社会表现形式必然产生不同的语言面貌。从词缀的发展轨迹来看,汉语中的词缀是从无到有的。上古汉语词汇基本上是单音节的,而且大部分是名词。在现代汉语中,具体的词义满足不了人们的认识,所以表示概括、抽象的语素、词出现了。
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认识和思维日益扩展,对语言的精确度要求越来越高,单音节的词汇表现出它的弱点。单音词的弱点成为汉语词汇走向复合词化、双音节化的内在动力。在这么一个转变过程中,一些原来是单音节的词逐渐丧失了独立成词的资格,变成词缀。另一方面,一些原来单用的词受双音化的影响必须加上一个词缀使自己向双音节靠拢。于是词缀出现并在汉语词汇中沉积下来。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词缀形成的渐变过程中,类词缀作为由实词向词缀演化的中间产物,它的出现是必然的。
从语言发生的外部环境来看,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发达,世界时空距离的缩短和人们国际化意识的增强,中国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现象、新事物,人们需要认识、指称这些新事物,就要给它们命名,以满足交际需要。同时,社会的发展变化,提高了人们的认识能力,为了记录和指称这些新认识,也要创造新词。语言既有的构词材料和构词方式,是产生新词的语言基础。于是原有的语素加上新的词缀,就构成了一系列的派生词。而且由于各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日益增强,语言之间相互影响的现象尤为突出。
自本世纪以来,由于社会的变革和跟外界的频繁接触,汉语的词汇也随之发生了更大的变化。首先,类词缀在这个时期的大量产生跟语言的接触不无关系。语言就像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跟其他语言接触,必然会相互影响,最明显的例子是“性、度、率”等一批较早的类词缀的出现,尽管这是一种“肤浅的形态上的交互影响”。在语言的相互接触中,一种语言对另一种语言在形态上的影响尽管是“肤浅”的,而且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汉语词缀的产生、发展是汉语语言本身连续发展的结果,是由汉语本身发展变化的沿流决定。但我们也必须承认外来语形式上的暗示影响使这种沿流的发展速度略微加快一点儿。改革开放以来,汉语外来语的接触日益频繁而且空前地普遍和深入社会生活,英语派生词的方式简便易行,既能表达大量涌现的新事物、新概念,其构词方法又相对简单,无意中暗合了人们对现代用语的需求,于是人们对之特别青睐是可以想象的。当代汉语构词的词缀化倾向是英语日益鲜明的词缀化倾向所致。当然,汉语的特点决定了汉语的词语不可能跟英语的派生词完全相同,于是,介于词与词缀之间的成分产生了。在表义上他还带有浓重的汉语特点,在方法上他却借用了形态构词法。汉语的这种产物—类词缀表现了它的活力,迅速地在现代汉语中流传开来。可以说,现代汉语不断接受外国语言文化资源中的优质元素,大大活化了自己的语言。
1.6.2.2. 社会心理原因分析
语素和语素的组合,里面充盈着民族文化的活动。当由新兴类词缀形成的词语大量出现并形成同素词族的时候,也有文化背景在制约着它。我们可以发现社会文化心理在这些词中所具有的巨大影响。
首先,用新兴类词缀构词表现出了人们的从众心理。当一个新词产生时,它总是选取在当时最为人们关注、熟悉的成分来作为自己的构词材料。这与认识论中的认同规律是相一致的。这种“求同” 的构词现象就是“从众心理”。如汉语中“热”,本来是一个独立的形容词。可以单独回答问题,也可以单独作句子成分。另外,“热”还可以作为词根来构成合成词,如“热情、火热”等。这些“热”都是有实在意义的。但现在随着各种新现象的出现,这种种新现象受到人们关注的程度一浪高一浪,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热点。在这种语言环境中,“热”适应了人们焦点关注的需要,发展成为指一种社会流行、有着共同追求的普遍行为的词语,其构词能力大大扩张。一时间各种报纸、媒体、人们口头冒出了很多新的“热”,什么“中国热、足球热、养花热”等大量词语。我们可以通过一种相同构词的成分在一个时期的高度集中出现的现象,可以了解这个构词成分现实当时社会热点的文化价值。这种社会热点与社会成员的从众心理,会迅速使同类词语的产生。新兴类词缀构成的词体现的从众心理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有着相当的普遍性,它直接与类推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说类推是一个新的语言形式向旧的语言形式靠拢的表现形式,而“从众心理”则是制约语言类推活动的深层原因。语言外部的原因则主要表现为一种效益动机。它寻求最为人们瞩目的焦点,利用最为人们熟悉的语言材料,使得新词语也同样为人们熟悉。这是动机与效果、语言与文化结合的产物,新兴类词缀就是在这样一种影响下大量涌现出来。
此外,新兴类词缀的产生也体现了人们创造新词过程中的一种求承心理。所谓求承心理可以理解为主要是指人们对古代文化传统继承的一种心理倾向。现代汉语的词语主要是由单音词发展而来,单音词的词义特征和文化特征会对多音词的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新兴类词缀所组成的词语里也充分的显现出来,而求承心理在词语里的影响主要通过词义上的理据性使词的意义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受到这个普遍规律的影响,在当前新兴类词缀的构词中也使用一些类别意义较为明显的语素作类词缀来构造新词。近年的一大批新兴类词缀,经过考察无不具有很强的理据性,如“热”构成的词都具有“指一种社会流行、有着共同追求的普遍行为”。
1.6.2.3. 语言内部机制的发展
从语言发生的内部机制来看,有以下几个原因:
经济节省原则。从语言本身来看,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主要的社会功能就是传递信息以满足人们交际的需要。而信息的传递的第一个要求是准确无误,第二个要求是省时省力,合起来可以称为效率原则。对于语言来说,最理想的效果是在保证准确的前提下,用最经济的手段来达到交际的目的。如果能用更少的语言表达相同的思想,语言的使用者当然更愿意使用简明的表达方式。尤其是今天这样一个珍惜时间讲求效率的社会,经济、节省已成为人们交际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很多由词缀加词根构成的新词具有形式简洁、浓缩信息的特点,流行很快,受到人们欢迎。
类推原则。类推原则是世界上许多语言都有的,规则的类推可以使说话人说出他没有听到过的语言形式。词语之所以能类推,在于语言内部的规则性。词缀化的趋势同类推机制的运用时分不开的。人们在给新事物命名时,习惯于参照已有的词,通过联想创造出与之近似的词。通过类推机制,一个词缀可以派生出一系列词。如:有大巴,自然就有了中巴、小巴、快巴、冷气巴;既然有“的哥”,那么也有“的姐”。可见,利用语言中已存在的词语,通过替换其中的语素成分来创造新词反映新事物、新概念和新思维,是词汇跟上社会快速发展的捷径。
反传统的“变异”机制。语言不是一成不变、静止的东西,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人们对新东西总是抱有特殊的感情,特别是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丰富多彩的生活加深了人们求新的愿望。在语言表达上,人们不满足于亦步亦趋,而是不断追求语言创新以表达新事物、新观点、新概念和新经历。语言中的词汇是一个动态的开放性系统,它既受外界的影响,又有自身的发展规律,新词不断涌现和语言的变异从来没有停止过。新词缀的出现反应了语言本身突破原有旧的单调表达形式的必然。
汉语新词缀发展的倾向不是偶然的现象,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社会生活和语言生成能力共同作用的产物。虽然对汉语词缀的确定在学术界仍存在一定的分歧,而且有些新词缀还处在演化的过程当中,但对于词缀化倾向的研究却方兴未艾,这有助于我们了解汉语词汇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1.6.3. 现代汉语类词缀的特点
作为类似词缀的一种特殊语言现象,汉语类词缀也具有定位性、语义抽象化和功能多样化、标志词性的趋向性等词缀的基本特征。但是我们也要注意类词缀虽然使用状态没有纯词缀那么稳定,但是其构词能力非常强。类词缀大都是能产的,但程度上是不一样的,如“~热”能同除形容词之外的词素组合,“多~”能同名词性成分组合。
新兴类词缀以本身为类推构词的“根”,形成一系列具有相同性质的,可以在语言符号链条的某一环节上互相替换的词群。类推构词用原有的语法框架和词汇作基础,产量多、速度快,便于人们对新词的理解和应用,直接推动了类词缀的大量产生,甚至可以说是现代新兴构词方式的主流。
我们在《倒序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找出了带有类词缀的表人名词,共找出447个,其中每个类词缀最少能类推出3个词,如“汉”。本文还从《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统计出了52个新兴的类词缀,其中我们选出出现频率大的带有类词缀的词进行分析,共 672个。具体请看下表:
[表五] 类词缀的数量考察
序
类词缀
数量
《倒序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
《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
1
多~
5
16
2
反~
4
16
3
非~
11
14
4
软~
14
33
5
高~
6
14
6
可~
27
12
7
~民
6
3
8
~士
30
9
9
~夫
15
0
10
~生
14
37
11
~汉
3
0
12
~匠
4
0
13
~师
12
12
14
~徒
6
0
15
~员
39
23
16
~客
17
0
17
~盲
12
4
18
~迷
14
1
19
~鬼
17
0
20
~手
43
15
21
~家
41
15
22
~户
5
19
23
~星
11
27
24
~棍
8
0
25
~爷
19
1
26
~哥
6
5
27
~姐
9
7
27
~妹
7
5
29
~嫂
14
0
30
~者
26
12
31
~坛
4
16
32
~性
9
19
33
~热
0
3
34
~感
0
1
35
~化
15
63
36
~观
2
8
37
~族
3
36
38
~吧
10
14
39
~学
14
42
40
~巴
2
6
41
~秀
0
5
可以说上表的各个类词缀的出现时间都是比较长了。它们所构成的词已经正式列入词典里。本论文除了对这部分类词缀进行研究外,还探讨新兴类词缀,其所构成的词目前数量非常大,词典里所列的数量往往比生活上使用的少。而且他们的能产性会比上表所列的类词缀强。所以每个新兴类词缀至少也要满足旧词缀的能派生出3个新词为宜。本论文根据考察的词缀出现频率高低选出34个典型的类词缀进行探讨,尤其是新词语里常用的用法比较复杂的类词缀。
由新兴类词缀构成的词主要是三音节词。一向以来,汉语词缀都是构成以双音节为主的派生词。但是现在“单音节+词缀”的双音格式已呈弱化趋势。代之而起的是“双音节+类词缀”的势头,三音化成了带类词缀新词的主流。社会的变化和科技的发展,人类思维的精密化、语言表达的精确化等因素制约着新词的产生及其形式,三音化新词在新词中的比例非常大,而我们以《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为语料对10000多个新词语逐一作了考察,惊奇地发现,除一部分使用纯词缀的词语以外,新兴的类词缀比例也不少,共出现672个,仍然占了6.72%。具体请看下表:
[表六] 由词缀构成的词的音节数量考察
词缀构成的词的音节
数量
所占比例
三音节
343/672
51.04%
双音节
301/672
44.79%
四音节
28/672
4.17%
汉语由词缀构成的词出现三音节趋势一方面是因为汉语中双音节词占优势,以现成的双音节词为基础与类词缀组合,不仅表意明确,而且方便自由;另一方面,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也要求将原需音节较为多的短语表达的意思词化,以求经济省力,而类词缀的三音化倾向正是这一原则的体现,因此新时期带有类词缀的三音节词增多,三音节化成了带类词缀新词的主流。
总之,我们已从意、形式、作用三个角度来分析类词缀的特点,将类词缀的特点归纳为下表:
[表七] 类词缀的特点简表
类词缀特点
例子
例子分析
意义
表达一定的概念意义
绿化
“化”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
是词的上位类化意义(脱离同形的词根语素基本意义)
手
原义:人体上肢的总名。
派生义:擅长某种技能的人或做某种事的人。
“手”离开派生词就只表达实语素的意义。
非独立性和黏着性
手
只表示附加义,不表示修饰、支配、补充、陈述、并列等。
手
形式
(定位性)
不能单说单用
员
不能单独使用
不能可前可后
员
只能在词根后边
作用
构词能力强
化
可以放在很多词根后边构成新词
词化作用
革命主义者
整个结构相当于一个词
标志词性
~性
一般构成名词
1.6.4. 类词缀与纯词缀的区别
汉语的词缀多从实词和实语素虚化而来,我们所谈的虚化包括意义跟本义完全不一样以及意义变化两方面。我们在使用词缀的时候很容易发现位置十分固定的词缀,其虚化程度自然较高或彻底,而位置还不够十分固定的后缀,其虚化程度则不高或不够彻底。因此,我们认为,根据定位性的原则,再结合语义的虚化程度,将汉语词缀划分为典型词缀和类词缀两大类是符合汉语语言实际的。
词缀包括纯词缀和类词缀。纯词缀也可以叫真词缀,类词缀也可以叫准词缀。两者是表示一对相对概念的术语。纯词缀指的是严格意义上的词缀,即不成词的并且意义空灵的定位语素。纯词缀可以分成前缀、后缀和中缀。现代汉语中地道的、典型的纯词缀并不多,并且前缀没有后缀多。
纯词缀出现较早,虚化程度较高。类词缀出现较晚,虚化程度也较低。一个词根一旦词缀化,就具备广泛的构词潜力,产生出不少新词。汉语的词缀是在以下的过程发展出来的:
纯词缀:
+意义完全虚化
+位置固定
+不能单独成词
类词缀:
+意义开始虚化
+位置固定
+不能单独成词(单独成词意义相当于词根)
词根:
+意义实在
+位置灵活
+能单独成词
[表八] 词根与类词缀、纯词缀的关系
1.6.5. 类词缀的分类
现代汉语类词缀都是用于构词的,没有构形类词缀。我们根据类词缀在词里的位置将其分成类前缀和类后缀。
+ 类前缀,如:软科学、可爱、多渠道等。
+ 类后缀,如:发明热、文凭热、美感、个体户等。
近年来,随着新词语的大量涌现,我们发现,词缀化倾向越来越明显,有的词根,后来的实体意义逐渐虚化,在构词中产生了某些附加意义的倾向。这样的方法产生了大量新的派生词。确切地说,这种类词缀说明了词缀发展的过程,并且数量有所增加,覆盖面也不断扩大。一般来说,一个词根缀化了,就具有了广泛的构词能力,就会产生新的派生词,而同时,这也是词根语素的分化过程。其结果就是打破语素的同一性,分化出来词缀语素,并可能进一步虚化为词缀。在类词缀的范围方面,语言学界的人士也不完全相同。如缪小放在他的《新兴类语缀例释》(《语文建设》199年3期) 中认为“小”也是类前缀。这就和吕叔湘认为“小”是地道的词缀看法不一样。
现代汉语中的类词缀按照位置可以分为类前缀和类后缀,其中类后缀数量最多;按照加缀词的语法性质可以分为名词类词缀、动词类词缀和形容词类词缀,其中名词类词缀数量最多。在名词类词缀我们发现表人名词类词缀又占了很大的比例。 其他的类词缀所构成的词的数量稍微少一些,如:虫、无、超、次、亚、节、界等,本文暂且不放在分析范围内。实际上,交际时使用的类词缀往往会比词典里所列的多得多,如上表所列的类词缀,无论在报纸上还是在小说里都使用的比较广泛。
1.7.相关研究
在现代汉语形成之初,人们对现代汉语词缀的研究就开始了,这近百年的研究活动经历了一个由粗梳、不成系统到全面、细致深入的过程,这一过程大致分作三个阶段:
1.7.1. 早期研究(20世纪四十年代)
这一阶段对词缀的研究主要限于部分专著中关于构词法的内容,少有文章对词缀进行专门研究。研究内容主要是讨论由词缀构成的派生词在整个构词法体系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另外,词缀的一些特点如粘附性、意义上的虚化已受到关注,一些典型的词缀如“子、儿、头”等也得到了较全面细致的分析。如1913年胡以鲁先生的《国语学草纲》(商务印书馆)对“子”、“儿”、“头”的探讨拉开了后代学者对现代汉语词缀研究的序幕。
Các file đính kèm theo tài liệu này:
- luan%20van%20chinh%20thuc.doc
- Luan%20van_bia_bang%20bieu_loi%20cam%20on.doc